常言道:花无十日好,人无千日红。而宋代杨万里却在诗歌中写道:只道花无十日红,此花无日不春风。杨大诗人笔下的这种花,不是别种,就是咱们常见的月季花。
经常有人将月季和玫瑰、蔷薇混为一谈,其实这是三种不同的植物。月季花,有多个别名,又叫长春花、月月红、斗雪红,更古雅一点的名字还有胜春、瘦客等。《广群芳谱》上记载,这种花逐月一开,四时不绝。想必,这就是得名月季的缘由吧。
月季作为北京市花一直深受市民的喜爱,大街小巷的绿化带、草坪,可谓是随处可见。2016世界月季洲际大会的举办,更是让大家尽享了一场绝美的月季盛宴。其实,月季花自古就为中国人所喜爱,中国古代许多有名的文人墨客都曾赋诗赞美月季,不妨看看古代诗人都是怎么夸赞咱们的“花中皇后”的。
首先,色美
月季花有“红、白及淡红三色,白者须植不见日处,见日则变而红”。可见月季花主打色彩是红、白、淡红,但是白色的月季很有特点,见到阳光则会变成红色。对月季颜色赞美的诗句,俯拾即是,宋代徐积《长春花》“夜里深藏云外碧,枝头长借日边红”又说“谁与猩猩血染红?重重叠叠费春工”,“更分深浅两般色,不作寻常一面妆”,似乎徐积特别喜爱此花,做了好几首赞美月季的七言律诗。当然,其他诗人也不乏赞赏名句,杨万里说她“一尖已剥胭脂笔,四破犹如翡翠茸”,形容月季花蕾刚刚长成,犹如沾满胭脂的画笔,花蕾外四片花萼破开,碧绿但不光滑,如同翡翠生茸,别致形象。
其次,根深
一般家庭初栽月季花时,常常是一枝两枝,压土便活,但是枝干稀疏,根本看不到“灌木”的模样。但是,经过三年五载再看,粗大的月季枝干能长到一人多高,并且根系发达、粗壮。花开香气又特别浓郁,无论是庭院中还是园林里,都很惹人注目。
宋代大诗人苏辙苏轼兄弟,被贬谪流放期间,曾有咏月季诗歌互相唱和,苏辙在诗中说“客背有芳丛,开花不遗月。何人纵斤斧,害意肯留孽。偶乘秋雨滋,冒土见微茁。猗猗(yī)抽条颖,颇欲傲寒冽。势穷虽云病,根大未容拔。……及春见开敷,三嗅何忍折”。在苏辙住所的后面,有一丛月季花,月月开花,惹得诗人关注,不知何人用斧子把枝干砍掉了,所幸,根深壮大,没有被拔掉,秋雨一淋漓,老枝又发了新芽,虽说秋风已经凛冽,但新芽仍然长得茂盛美好。来年春天,竟然开了花。根深易活,似乎也为贬谪中的诗人送去一些慰藉。
苏轼收到弟弟的诗歌,写了《次韵子由月季花再生》,诗中同样提到“也知宿根深,便做紫笋茁”,与苏辙惜花情感稍有不同的是,苏轼借月季花,传达出更加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,他写道“谁言一萌动,已觉万木活。聊将玉蕊新,插向纶巾折”。根深则不容易被毁灭,诗人在了解月季这一特点的同时,无疑也赋予了月季顽强的情感色彩。
第三,四时常开
可能在中国北方,深冬时节,见不到月季花,但是在温暖的南方,月季无疑是四季常青月月开花的,正如宋代诗人王冠卿所说“当初只为嫦娥种,月正明时,教恁芳菲,伴着团圆十二回”。每当满月团圆十分,都有月季花相伴。
四时常新的特点,似乎赋予了月季藐视群雄的资本。因为常新,所以,能够“斗雪红”、能够与牡丹芍药拼时间,明代刘绘说她“能斗霜前菊,还迎雪里梅”,宋代杨万里说她“别有香超桃李外,更同梅斗雪霜中”,舒亶说她“不管雪消霜晓,朱颜长好”,宋代韩琦还拿她与牡丹菊花想必较,“牡丹殊绝委春风,露菊萧疏怨晚丛,何似此花荣艳足,四时常放浅深红”,成为咏月季的名句。女诗人朱淑真,似乎对时光易逝、容颜易老特别敏感,她在《长春花》一诗中写道:“一枝才谢一枝红,自是春工不与闲。纵使牡丹称绝艳,到头荣悴片时间”。写出了对长春花的羡慕、对片时凋谢的牡丹的惋惜。
“娘娘”真是无愧“花中皇后”,力压群芳,深受一众诗人们的青睐,不由得让小编心生感慨,仅仅是诵读这些诗句,就已经有种美如画的感觉了,更不用说亲眼目睹“娘娘”真容了,而“娘娘”特有的气质,不也正是自古以来我们所向往和推崇的吗?伙伴们,你们觉得呢?
帮助中心
- 汉月月季网优势?
- ①汉月月季:汉月月季之乡,品种多花色多,深耕月季产业,一站交易平台,品质诚信共赢。
②质量保障:创新种植技术,规模园区基地,园区管护跟踪,品类对版把关,日常苗情检测。
③流程服务:景观策划服务,起苗装车质检,栽培跟踪服务,客户省心采购,打造汉月品牌。
- 常见问题的解答?